2011年11月22日 星期二

ARTICLES 展覽相關文章 - 連接點 Connections


/ 薄茵萍 2011.9.28
    認識蓮花多年,總見她在藝術圈裡不停地忙著,直到她落實在貝瑪這個可愛、清新、人文藝術的空間之後,更確定,藝術是她一輩子的追求。
    【貝瑪】肯如此地付出時間、心力和物力,也就是因為她的那股勁兒,才讓我決定跟她【連接】。於是,我策畫了這個四人聯展,【貝瑪】則是我們五方的【連接點】。
    四家參展者都很感性,但都是從感性出發,然後理性收拾。四人各有所長、所專,展現的面貌也各不相同,但卻互有連接,落實在連接點【貝瑪】。
    薄茵萍,感性了幾十年,但現在還在尋找真、尋找秩序、尋找未知,總想尋得那與純粹本質的連接。藝術形式和媒介只是工具,像個喜歡動手的工匠般,油畫、水彩、木刻、版畫,到現在進行的銅和鐵,都是不斷嘗試運用的媒材,這是一生的探索,也是永不停止的功課。
    梅少文,從事廣播工作、主持節目數十年。在廣播生涯裡,藝術文化一直是她關心的重點,曾經採訪過不少藝術工作者。從她那感性、理性的訪談中便知道她涉入藝術領域的深度。她的速寫直接與我連接,她的聲音則與四人連接。當她將感性的文字化為聲音,飄逸在展場的空氣裡時,於是,整個展出因聲音的連接而更開闊、更立體了。
    余珊珊,主修藝術史並從事文字工作。對藝術的鑑賞,一如她的文字,感性又理性。在2005年的4+1=6的五家聯展中,她以文字呈現的是抽象的視覺圖像和深刻的內在探索。這次聯展中,她以更內斂的文筆化為細心鋪排的畫面,表達四方之間的【連接】。
    王紀凡,現在任教於紐約PRATT設計學院建築系,有極強的素描功力,他也要求學生在運用科技工具的同時,還得練習手的準確。這一次,他以極精細的筆描繪他自己手製的小提琴和喜愛的收藏品的局部。
    他說:「擁有的,不見得是自己的,能畫出來的才是自己的!畫,在最實際和抽象之間,而又只能畫所有部分所組合成的狀況,從而找到一點真相?
    我回她說:「畫出來的是自己的嗎?正在畫的時候才是自己的!
    我,這樣跟他【連接】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